“我出生、成长于这片土地,便要尽自己所能,回报这片土地。”20年来,从谷里街道农科站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到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主任,周治明始终如一地扎根于农业服务线,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投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带辖区农民走上科学致富的康庄大道。
农技知识的“播种机”
及时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将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周治明工作的重点。对新农技推广,不少农民持观望态度,有些还会产生烈的抵触情绪。为了说服大家接受新技术,周治明经常需要提前“补课”,自己吃透弄清后,再进村入户进行宣传。他说,“只有多学习、多交流、多推广、多总结,才能选择适合本地农业的新技术,有效宣传新技术的优势,赢得农民的支持,真正提高街道农业的科技含量。”
自2008年以来,周治明带农服中心工作人员共组织农民培训150余场次,培训农民7500余人。为加社区及农服中心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周治明除自己带头钻研业务外,还鼓励全体技术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及申报专业职称。目前,街道农服中心8名技术人员拥有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2名,各社区农业主任中,拥有农学类大专学历的达70%。
活跃在田头的农技专家
新技术落地后,周治明还不能“松口气”,做好产中、产后服务才是关键。1995年以来,肥床旱育秧、旱育抛秧、油菜板茬移栽等新技术在谷里街道推广开来。周治明常常穿着解放鞋、戴着大草帽活跃在田间地头,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指导落实农艺措施,并主动向农户公布咨询电话及自己的手机号码,畅通农民技术咨询渠道。谷里街道石坝社区的种植户宋恩喜满含谢意地告诉笔者:“我们文化水平低,对很多新技术都不了解,多亏周主任常常过来指导我们,有问题找他准没错。”
谈起周治明,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了让更多的农业技术在谷里的田野上生根发芽,周主任多方奔走,积与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联系,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截至目前,谷里农服中心指导蔬菜种植大户140余户,渔业养殖户100余户,林业专业户120余户。同时,他们加与各类农业企业大户的信息对接,及时向他们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及各类农产品[-0.24% 资金 研报]价格及市场走向的信息,为他们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对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种植大户的带动,谷里街道已由原来的传统粮食种植大镇转变为蔬菜种植大镇。谷里街道蔬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0.2万亩增加到2万亩,经济林果由原来的0.35万亩增加到现在1.8万亩,农民通过种植结构调整,每亩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随叫随到的“土律师”
今年4月份,元山社区农民高先生在谷里街道玉来门市部购买小麦除草剂,使用后造成药害,导致减产30%左右,该农户到门市部维权无果,找到谷里农服中心。周治明立即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发现问题后,他与农户一起到农资经营店,指出经营方未告知农户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多次上门跟经营户做工作,终协调减产的损失由农户、农资经营户各承担一半,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元。
周治明说:“农民种地不容易,我们坚持‘农民致富我服务,农民维权我帮助’,认真细致研读相关法律条款,及时帮助农民维权,挽回损失。”近几年,他共帮助农民维权12次,帮助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万余元,“只要农民有需要,我会时间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8036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