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人物专题 >> 余延斌“发展现代农业,让我越干越来劲!”

余延斌“发展现代农业,让我越干越来劲!”

时间:2013/12/18 11:03:07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8668
     人物名片:余延斌,39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人,在洋中镇龙钟洋村租了560多亩田地,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玉米、马铃薯、有机稻等作物,发展现代家庭农场。

    我初中时因贫辍学,后在家务农,除了种好自家责任田,剩余时间就外出打工,可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盈余。2009年春节回乡,我看到村里因许多劳动力外出务工,水田、旱地成片抛荒,深感痛惜。那时,我还发现一些种植大户每天进出批发市场,想到他们在家种地也一样能致富,觉得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为自己打工。

    当年春节刚过,我就拿定主意,从外出打工的乡邻那里租来100多亩土地,开始办起家庭农场,种上反季节蔬

    菜等经济作物,当年就获得好收成。

    尝到甜头,我更坚定了搞农业的信心,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12年,我的农场耕地面积已达260多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吃了“定心丸”,我对走农业规模化、品化、科技化之路信心十足。今年,我注册成立了福建省展琪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吸纳周边群众加入。目前,社员增加到60多户,承包土地的规模扩大到560多亩。种植种类也由原先以反季节蔬菜为主向有机稻、水果、花卉、食用菌、茶叶、药材域进军,公司年产值可达800万元。

    发展种植业,很重要的一点是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我主要采取前期

    种植马铃薯、有机稻,后期种植蔬菜的套种模式,不仅使土地肥力得到提升,土壤的富营养化也得到遏制。发展农业,技术是大的瓶颈。我在种植的过程中,直接与省农科院以及区、镇农业专家对接,遇到疑难杂症,时间找他们帮助解决,让农业增产增收。

    今年初以来,我的合作社经营思路在创新中实现跨越性转变。在种植经营上,合作社的150多亩有机水稻田转变成“消费者认田”,种植无公害有机水稻,保证认的消费者吃得健康、放心。同样种植一亩水稻,有机大米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四五倍,这样一来,合作社的社员收入在增加,合作社的收入也在增加,消费者也如愿吃到了安全、可口的大米,实现“三赢”。同时,我把科研部门选育出来的

    新品种和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种植管理技术无偿提供给周边群众,并为稻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现在,许多人从事设施农业,既可以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限制,又可以实现现代化工厂生产。今年,我受高新农业理念的启发,带合作社20多个成员,到蕉城区赤溪千亩高优示范园区承包了占地90多亩的钢架大棚,投资100多万元,发展高优品种的草莓、玉米、蔬菜等。由于园区大棚统一建造,设施统一配套,管理方便,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依靠设施农业种出来的菜瓜销售期可延长到1个月,苦瓜可延长到4个月,收益大大增加。发展设施农业,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

    说心里话,国家政策确实好,鼓励发展现代农业,使我这样的种粮大户得到了实惠。未来,我还是要脚踏实地,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把地种好,多产粮食。

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8668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