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万物冬眠的季节,经常“骚扰”农作物并可能造成其减产的病虫害也潜伏在农田里踏上越冬旅程。
冬季气象条件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郭安红告诉记者:“由于冬季气温低,大多数害虫和病原菌都处于越冬、休眠或滞育阶段。如果冬季气温降低到超过害虫和病原菌越冬、休眠或滞育的临界致死温度,害虫和病原菌就不能顺利越冬。反之,如果冬季偏暖,第二年,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就普遍偏高;等到开春后,这些病虫害就会迅速活跃起来。”
不过,据郭安红介绍,这些主要是针对大田作物病虫害而言的。对于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由于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等较为稳定,冬季气候的冷暖对其影响不大,多数病害仍能够正常侵染作物,许多经济作物害虫也能够在棚内存活并危害作物。据了解,烟粉虱在大棚内能安全越冬并繁殖后代,露地则很难查到存活的烟粉虱成虫或若虫。
具体到今年的情况,就入冬至目前的气象条件看来,我国北方农区气温较常年偏高,不利于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我国南方则相对较冷,对于在当地越冬的害虫则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但是,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如果后冬我国北方受到冷空气的力侵扰,气温骤降,那越冬虫卵的胚胎发育、滞育虫态的复苏进程就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虫害越冬基数就会有所降低。”郭安红解释说。
在提及该如何在冬季将病虫害防患于未然时,郭安红说,一般而言,冬季不会采取大规模的化学措施去“铲除”病虫害,因为冬季害虫多以卵或者滞育虫态形式躲藏在土壤里或者作物的秸秆里越冬,这就使得防治盲目性比较大,效果也不好,一旦防治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那么,什么时候“剿灭”病虫害比较适宜呢?郭安红认为春管、春种阶段是关键时段。对冬小麦而言,返青拔节期是吸浆虫、红蜘蛛等虫害“侵扰”它的时机,抽穗开花期是小麦赤霉病侵染高峰期,开花灌浆期是小麦蚜虫危害高峰期。好能够针对不同病虫害危害时段、易发地区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防治。对春播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而言,则在播种的时候就要采用药剂拌种,通过选用抗病虫害品种等措施,打好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620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