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提起周小忠,大家就会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个谷中村马鬃岭组的扶贫致富带头人。
现年37岁的周小忠2002年中专毕业后便外出务工,在外漂泊10多年,看到家乡近几年的发展,凭借在外的所见所闻,他在2015年底选择返乡创业。他说:“好些乡亲文化程度不高,我要做带头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父老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起初,马鬃岭组大多数村民还存在传统的种植思想,不愿意尝试种其他经济蔬菜。周小忠为了让大家看到种植豇豆的效益,自己先种,作好示范。去年,他种植豇豆的纯收入就达到2.7万多元。
2016年,马鬃岭组家家户户都报名种豇豆,平均每家要种六七亩,有的高达12亩。今年马鬃岭组种植豇豆的面积是去年的2倍多,有100余亩。这时,周小忠更乐于指导村民,从开始耕地种植、铺地膜、搭架到后期的防虫、采摘和销售都不放过,关心着每个细节。
2016年4月,马铃乡政府扶贫项目发给周小忠20只黑山羊,但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没有多久,20只羊就只剩下6只,周围农户家的羊也在陆续死亡。有部分村民开始责怪政府发的羊是病羊,准备将剩下的羊还给乡政府,或者让羊自生自灭。为此,周小忠又聚齐组里的村民,苦口婆心地给大家解释:“羊是健康的羊,随羊来的还有检疫部门的票据。只是羊刚到马鬃岭组,有点水土不服,抵抗力不的都被自然淘汰了,剩下的肯定是优良品种。”
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后,他又找到组里面有上进心且有一定学习能力的村民,开始学习交流黑山羊养殖技术,同时请教周边一些黑山羊养殖大户和专家。通过一步步努力,马鬃岭组的黑山羊养殖扶贫项目开始“起死回生”,周小忠家的羊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14只,而全组的羊现在也有130余只。“目前组里面的羊都还没开始卖,因为都想等到发展成规模,同时等到我们乡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来,建起农家乐,就可以外卖和内销了。”周小忠对全乡今后的产业发展早有规划。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856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