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小食心虫在我国辽宁、河北山楂产区发生普遍。该虫是以幼虫蛀果为害,一般从果实萼洼处蛀入,只食果肉,留下果皮,从蛀孔处排出大量虫粪,有吐丝缀连虫粪的习惯,易识别。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结茧越冬。次年4月在条件适宜时,老熟幼虫在越冬茧内化蛹,成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现,将卵散产在山楂果面上。代幼虫蛀入幼果,将粪便堆积在幼果之间,后在果内化蛹。7月上旬至8月中旬代成虫出现。第二代幼虫从果实萼洼处蛀入,虫粪堆积在萼洼处。老熟幼虫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脱果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加果园管理 合理施肥灌水,增树势,提高树体抵抗力。科学修剪,疏花、疏叶,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调节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果园排水,保持适度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将病残物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2)保护和利用天敌。
(3)化学防治 发生盛期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液组合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905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