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人物专题 >> 农业科技工作者认为:农业科研面向基层才有生命力

农业科技工作者认为:农业科研面向基层才有生命力

时间:2013/7/26 11:48:05来源:现代农业网点击:3624

 宋尚有

  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怀揣着梦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农业科研工作。几十年来,我到过全省大部分农业县区,在农村目睹了当地群众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的种种艰辛,以及他

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点点滴滴。几十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农业科技只有源于生产实践、服务于基层群众,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发挥真正的作用。

  “双联”行动中,为了帮助所联系的镇原县路岭村发展,我们走访当地农户,倾听农民心声,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为当地确定了发展养牛产业的规划,积开展相应的科技服务,得到

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的“三百”科技行动计划,收到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实践是农业科技的土壤,农业科技工作只有主动服务于生产一线,才能

得到地方和群众的认可,也才能展示出大的生命力。

  在定西,种植马铃薯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传统。以王一航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几十年如一日,把农民兄弟当家人,农民疾苦感同身受,驻守于农村,耕耘于田间,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

术,把马铃薯从养家活命的“土豆豆”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蛋蛋”。如今,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我省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全省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马铃薯

研究方面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事实再次说明,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新技术研究的示范推广,正是因为来自生产需求、面向基层群众,才显现出了如此巨大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我更清楚地看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解决好“科技与生产脱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一公里”的问题,仍值得认真

思考。

  先,农业科技项目必须来源于基层农业生产实际。要切实处理好立项研究与生产实际的关系。农业科技具有自身特殊性,所研究的范围是种类繁多且广泛分布的动植物,所服务的对象

是勤劳淳朴却又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因此,唯有把选题立项的目光投向农业生产实际,甘以生产实践为师,才能了解生产实际、懂得生产所需,才能使项目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解决基层生产实际问题。要处理好实验室研究与田间生产试验研究的关系。农业科研活动不能仅仅在实验室开展,而更要在真实的农业生产条件下验证;所解决

的问题,也不能仅仅是实验室或者理论上存在的问题,更应该是制约生产实践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唯有真正突破了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才能使实验室研究工作得到实践检验,也才能使生

产实践验证得到理论认识的提升。

  第三,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应用于农业生产一线。要处理好成果鉴定验收与转化应用的关系。通过项目实施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往往会冠以各种级别的成果鉴定等次或奖励等次,但是很

多成果从此被束之高阁。科技成果的生命在于应用。唯有将成果真正应用于基层实践,转化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才能体现科研项目的目的、科技创新的意义和科技成果的

价值。

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62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