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问题课题组对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永丰乡浒岭村、南坑镇兆村以及辽宁省凤凰城市宝山镇北大营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进行了村级调查、83份有效农户(入户)问卷调查并采访了相关的乡村干部。
(一)留守人口规模扩大,全家迁移现象增加
1.留守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家庭基本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体,造成三大留守群体,改变了农村家庭的存在方式。
2.全家迁移:在调查村庄出现了大量全家搬迁的现象。浒岭村全家搬迁的达到180户,兆村35户,分别占全村户数的82.94%和10.6%,而辽宁省北大营村全家搬迁也达到了52户。全家迁移现象是造成耕地抛荒和农村住宅荒废的主要原因。
(二)农业劳动力紧缺,呈女性化、老龄化现象,耕地抛荒
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则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农村发展主体缺失,造成农业粗放经营,甚至抛荒耕地。
1.农业投入减少。农民倾向于种植劳作较少的作物,而减少耗费劳动较多的作物。如普遍将“两熟”改“一熟”、“双季稻”变“单季稻”、农田种树等现象。农民依赖化肥和农药以少投入劳力而保持产量。
2.耕地抛荒。江西调查村庄中耕地抛荒现象严重。江西浒岭村耕地面积680亩中有640亩无人耕种,全部荒废。兆村全村800亩耕地,抛荒200亩左右。曾经一度对农民种粮产生积作用的补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由于种粮补贴按耕地面积补贴,而不按实际种植情况补贴,在一些农民看来,拿补贴不种地去打工比拿补贴种地还更具有经济效益。
3.耕地流转程度低,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在空心化严重的村庄,农民外出打工空留出来的耕地没有人承包流转。“空心化”的村庄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发展出专业合作社来组织他们的生产。
(三)建新房弃旧房,空心村问题严重
农村住宅空心化的演变趋势:1.交通不便的自然村落面临着逐渐消亡处境。2.交通便利的村落或城镇面临着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外扩内空”,侵占耕地的现象严重。新增居民住房随交通干线延伸,这就导致村庄散乱、缺乏规划、基础设施配套难、侵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户多宅现象在空心村的蔓延。
(四)农村组织发展落后,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不高
在空心化村庄的背景下,村民自治进入低水平重复,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难以执行。在较低的村庄治理水平情况下,原子化的农民难以合作,各种合作组织成长缓慢。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565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