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制定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还是确定农业科研项目时,往往采取一种“闭门造车”“跟踪国外”或“自上而下”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思维,既忽视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也忽视农民作为终用户或者受益者的真正需求,结果自然是造成科技创新的供给和需求脱节,技术成果转换率低下,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效果均不理想。目前,农民的人口仍然约占总人口的50%,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村规模和农民人口能与相提并论。这个庞大的规模和人口特征就形成了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基本也是重要的国情之一。任何忽视农民的实际需求和作用的科技创新终肯定是失败的。因为作为农业生产力中重要的主导因素的农民是决定农业科技创新成败与否的关键。无论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的科技创新项目,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战略与成果框架》,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捐助者论坛的报告,2001年2月20日。还是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农业研究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成功而奉献,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应用试验中心创新的成功事例》,2012年3月。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均表明:以农民和农业生产需求为驱动、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结果为基础或导向制定并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和技术路线,是有成效并成功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采用这种以需求为驱动、以应用结果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利用核技术研究成功的牛肺疫诊断技术,帮助非洲许多国家根除了这种疾病,仅博茨瓦纳一国,每年就保护了对欧盟国家价值9000万美元的牛肉出口。
在确定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时,必须认识科技创新的成本和效率、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关系,现代和传统技术的权衡比重,前瞻创新性和传统应用性技术研究,有益于小农户技术和集约化农业高新技术的比重,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此外,政策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也对科技创新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点对于决策者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996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