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行业动态 >>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保障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保障

时间:2013/6/5 14:47:04来源:现代农业网点击:2124

  先,从技术上看,传感器还不过关。“即使是像西门子这样的 知名企业提供给我们的传感器,都不稳定。” 安徽朗坤集团副总裁袁建平说。据悉,由于农田用传感器的应用环境,包括在水、土等环境下的应用,对传感器的精度常常会造成影响。“硬件的不稳定,是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一个瓶颈。”

  其次,成本决定了农业物联网的市场应用。物联网是个需要大投入的服务域,但是,农业是一个基础很低的产业,农民的成本承受能力也是社会低的,因此,如何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依据专家的介绍,目前,纯粹农民户采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并不多,而这,对于实行农产品的质量监控,尤其是农残、重金属、病虫害的监控并不利。

  在昨日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上证报记者看到,在技术上,物联网已经实现了对重金属适宜性的评价;有了检测病虫害的方案;动物活体的监测;农田“智能稻草人”的远程传输驱赶鸟类对农作物的蚕食等等,但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无疑是大的技术浪费。

  第三,统一的编码体系的缺失。复旦大学王俊宇副教授介绍说,在江西,他曾看到一头猪上挂了四个耳标,分别是不同监管部门按照不同的评价体系给出的标记,“可以想象,如果从猪仔到终端消费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给出标记的话,那么猪是不是要挂一个项链了?”王俊宇笑侃道。

  专家认为,统一的标准,不是弱化质量监控,而是提高质量监控效率,减少成本的一个环节。

  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一定要走物联网之下的现代农业之路?显然,质量和效率,并且由此带来的效益,是这个问题的“王答案”。

  如今,农业物联网带来的品效益已经出现。“我们为一户农民建立的甜瓜管理系统,使得其产品较之前实现了增值,而为农户所接受就是一个案例。” 安徽朗坤集团副总裁袁建平说。

  但这种成本的覆盖,是规模带来的。目前,安徽朗坤集团的农业物联网示范体系应用遍及12个省市,这样大规模的推广,对企业的资金构成较大的压力。

  这或许是我们资本市场的机会。在农业物联网域,我们看到,智能货架、全程冷链控制,包括农业用传感器的难题,都是“应用”给我们的展现出的机遇,当然,这其中充满挑战。

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12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