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齐辉是袁州区洪塘镇凤山村人,11年前从部队退伍后顺利进入机关工作,生活也算安逸。然而,张齐辉始终对家乡难以割舍,怀着带乡亲致富的热情,他毅然放弃城市稳定的工作,回到凤山村,开启了艰辛而精彩的创业之路。如今的凤山村,鱼儿满塘、生机盎然,张齐辉创建的生态淡水鱼苗育种孵化基地红红火火。
2013年6月,张齐辉前往福建闽侯出差,他对当地水产养殖的产销模式非常感兴趣,并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鱼苗育种孵化专家李能荣,对鱼苗育种孵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回到凤山村,他仔细地将家乡和福建的自然条件进行对比,发现家乡不仅山清水秀,而且离飞剑潭水库很近,不论是水质还是气候都符合鱼苗育种孵化的条件。通过网上及市场调查,张齐辉发现鱼苗育种孵化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他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创业机会来了。
2013年11月,张齐辉向袁州区就业局申请办理小额贷款,再向亲朋好友借点,筹集到资金270万元,创办了宜春市凤山瑞通水产养殖公司。创业之初,家里人对他很不理解,说他放弃工作,非要瞎折腾;乡亲们对他也议论很多:人家都往城里跑,他却从城里往乡下跑。他不理会这些,精心经营着鱼塘。到2014年1月,张齐辉的鱼塘初具规模。天有不测风云。当年5月,洪塘发大水,他的鱼塘被冲垮,鱼苗全被冲走,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万元。张齐辉回忆说:“当时整个人都蒙了,自己半年的心血白费了。”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细心地观察、分析鱼塘的不足,再筹集200万元对鱼塘进行整修,在鱼塘四周修起了厚实的水泥坝。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张齐辉的公司繁育孵化食用特种鱼苗和观赏鱼苗达30多种,鱼苗的成活率在95℅以上,远销山东、天津、广东等地。今年,公司仅培育鱼苗的纯收入就达150多万元,预计明年将达到300万元。公司引进的台湾泥鳅孵化成活率超高,成为全省一家引进高营养、高附加值台湾泥鳅种苗的基地。
憧憬未来,张齐辉信心满满,不仅要让公司跻身鱼苗育种孵化企业前列,还要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如今,村里30多户农户纷纷与他合作,凤山村百亩鱼塘发展势头劲。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824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