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23日开始,进入我国传统节气“霜降”。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秋收工作;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在收割中,农民忙着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不仅如此,霜降更是黄淮流域羊配种的好时候,农谚有“霜降配种清明乳,赶生下时草上来”。
逐渐步入冬季,降温及其带来的大风、雨雪天气将成为天气舞台上的重要角色。“霜降之后,冷空气影响我国的频次会逐渐增多,度逐渐加大,并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降温、大风及雨雪天气。”中央气象台席预报员何立富说。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森说,大风、低温及雨雪天气对我国北方牧区牲畜转场、越冬饲草储备等牧事活动不利,较大的降雪会覆盖草地、压塌圈棚,使牛羊等动物因缺乏草料及受冻大批死亡。
对设施农业来说,气温降低意味着防寒保暖的成本增加,大风和较降雪也会造成部分温室大棚出现损毁、垮塌,从而使棚内蔬菜等受冻。此外,一些露地蔬菜如果收获不及时也可能会遭受冻害。虽然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耐寒的生理学温度不同,但都有一定的限度,而且各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耐寒能力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当温度降到0℃左右时,就会明显受害。
另外,大风天气也易引发草原、森林火灾。
“今年,东北地区初霜冻出现的时间较常年偏晚,对秋收工作影响不大,属于较好年景。对于江南、华南地区,由于今年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寒露风天气,所以晚稻的生长并未受到不利影响。而从秋季开始,黄淮和陕西南部降水明显偏少,河南西部、北部,陕西东南部,山西南部,河北西南部和山东西部部分地区表层土壤墒情偏差,缺墒范围均较去年同期偏大,部分地区缺墒程度较去年重,对冬小麦适墒播种不利。今后一段时间内,冬麦区主要是做好小麦的冬前管理,培育壮苗,确保其安全越冬。”李森介绍说。
李森建议,在冷空气来临之前,要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牧区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放牧牲畜应及时归圈,并加固棚舍,以减轻风雪降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农区在雨雪来临前,应抓紧抢收秋粮、秋菜,对已收获的粮食及时晾晒,做好防潮储藏工作;提前加固设施大棚,并采取加厚覆盖层及棚内人工加温等措施保温增温,雪后及时清除棚积雪积冰,以防大棚损毁。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589人参与,点击查看>>